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4的文章

電影雜記簿2014-1

圖片
1、「Short.Term.12她和她的小鬼們」 這部電影,是半年來的一個大驚喜! 不知名的小品電影,未曾聽到人讚美推薦, 沒有心理準備下,突然接受如此美好的電影,不禁感動的說聲謝謝。 這應該是個非常低成本的電影,採用偏色色系的視覺方式,應該是就是為了掩飾攝影器具的不足。 製作資源不足的情況,剛好凸顯了這部電影的優點,尤其在劇本處理方面, 一開場的情節很簡單,只是一群社工人員對著新進的同事講著以前的故事, 但是, 突如其來的狂奔小孩,頓時吸引了目光,剎那間想知道,為何要追逐這個小孩,角色的簡單說明,不僅僅釋疑,也開啟對這單位的的興趣。 這場單純的開場,巧妙運載一些基本訊息,尤其狂奔的小孩,就暗示了劇中小孩各種不同的困難狀態。 第二段,讓我自己感到強烈悸動的是那位 即將滿18歲、要離開這裡的黑人小孩,劇中所做的歌曲, 裡面直接表現怨恨的詞,好強烈, 那段讓我目瞪口呆了一會,一下子醒不過來。 甚至,超越電影主軸,女主角和小女孩相似成長、相扶持的這段情姐。 嚴格地說,這不是一個製作精緻或者是電影表現層次高的作品, 甚至劇情,都可以算是可預期的範圍之內,沒有太大的驚喜, 但是導演掌握不同角色之間的互動,在這互動當中,呈現角色背景故事的對比,簡潔有力,吸引著我想要繼續去了解、去感受劇中這些角色、這些人。 就是這股吸引,讓我感到驚喜。 當然,其他的安排,諸如男女主角成長背景的對映、女主角和小女孩的相映,都是這劇本特定的安排, 慶幸的是,導演並沒有太過於煽情、把未來描寫的太過於美好, (雖然已經是非常正面取向的安排了) 才不會掩飾了一些要面對的殘酷。 強烈推薦這部電影。 推薦指數: 2、四個偵探影集 英國影集創造的四個偵探! 最左邊應該是最有名的福爾摩斯,現在由新的BC、小勞勃道尼來詮釋。(還有一個美國版的福爾摩斯,英國演員的強尼李) 左二,就是克里斯蒂的波洛探長。 右邊兩位就非常不熟悉了! 右一的摩斯探長,2012年推出了新的系列: 「Endeavour」摩斯探長前傳 , 講著剛剛當探員的摩斯,其成長過程, 這位新演員詮釋的很巧妙,有些個性和小動作,內斂又壓抑不住,看久了,會玩味其中的表演細膩處。 看到第二集,才開始領會這些小地方,到了第四集,才喜歡上這樣的詮釋。 若

電影雜記簿2013

圖片
現在看電影,不像過去那樣有種使命感, 以前都會很努力地將某個導演的作品,不論是青澀的開端,還是成熟的饗宴,都會很努力地細細品嘗,像是海綿般,卯足了勁去吸收電影二三事,。 縱使有些缺點,但是都可以在成長的脈絡當中,體會些不同電影之間的變幻。 那段時間(大約十幾年前吧),很癡迷於整理電影觀後心得,就自己能力所及,針對一部電影或是一個成長脈絡,整理出思緒。 那時候,自己喜歡什麼電影,一點都不重要, 喜歡或是不喜歡的,甚至討厭的,都會增長對電影的認識,與自己的反思, 所以,看電影、寫觀後心得,有點像是做功課,不太像是吸引別人欣賞, 比較像是在兩個方面驅策自己的認識速度, 很像現在寫林道遊記的方式。 當然這樣的方式有好有壞, 在認識尚淺的時候,會有很強烈的吸引力去鞭策自己, 但是,經過幾年下來,在一些經典電影看了差不多之後,發現自己迷失的程度也加深了,吸收的能力也下降非常多,有點囫圇吞棗, 總覺得要把追逐電影的速度放慢下來,(高峰期,一年一百多部電影,是基本數量), 後來就有點採取隨緣的方式去接觸, 現在,要專心的事情太多, 寫電影心得跟著停滯下,不會再強迫自己去辨明一些細節之處, 當然,自己對於電影外在變化認識的速度明顯停滯下來。 電影對於我,有時候只是純舒緩,讓自己因為工作而緊繃的神經緩和一下,不想放太多腦袋, 有時候,想解解饞,不想只是簡單的聲光饗宴, 更多的時候,是想回顧一下自己過去所遺漏,或是忘記的片段。 所以,一些老習慣還是不小心回來留念一下,記錄一下簡單想法, 久久整理一下,有點像是寫note註記一下,幫助自己回憶, 只是,已經無法如此投入大量心力品味,當然,心得也貧弱很多。 1、「Haevnen」、「更好的明天」 「Haevnen」,英文片名「In the Better World」 這部2010電影,台灣翻譯成「更好的明天」,不過『Haevnen』的原意好像是「報仇」。 只是,這電影講的故事不是復仇的故事,而是面對「以牙還牙」、「報復」這樣態度的抉擇。 聽起來,很有奇士勞司基那一派波蘭電影「道德焦慮」的味道。 光看預告,感覺是很普通的故事: 然而,故事裡,要面對「以牙還牙」這樣道德焦慮的角色,不只一個人: 在非洲行醫面對當地惡霸的醫生, 溫弱被人欺負的小孩, 丈夫出軌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