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4的文章

2014年,關於相機錄影的二三事(A7s、GH4、C100、5D3大亂鬥)、讓人驚豔的Magic Lantern

圖片
Part A: 這幾年,用相機來錄影,幾乎可以說是難以扭轉的數位狂潮, 正確的來說,就是5D2機身出現之後,所掀起的相機錄影風氣, 在這個風潮之前,幾乎是sony主宰了HDCAM甚至更高階的HD廣播級錄影的規格。 當時,5D2機身雖然存在著許多錄影方面的問題, 相對HDCAM低廉的價位,不僅吸引了很多人, 更為重要的是:可以切換接上Canon龐大的定焦鏡頭群(尤其L鏡) 來獲取HDCAM、DVCAM長久下來一直無法達到的淺焦, (這點算是突破了sony設下的裝備禁區,過去都是要sony高貴機身與鏡頭才有辦法做到,關於這點,個人過去對於sony一直相當不滿) 自此, 陸陸續續出現主打錄影功能的相機機身:7D、5D3、GH3、GH4, 甚至一些Cam機身也強調可換鏡頭, 像是Canon的C系列,Panasonic的AF系列,或是特立獨行的Blackmagic。 Sony也被迫去面對這樣的風潮,出現一些可換鏡頭的Cam機身,或是也跟著做全片幅的相機機身。 其實用相機錄影,還是有許多bug, 像早期用相機錄影做基本鏡位的pan、Dolly,都很痛苦,會出現許多痕紋,(現在是好多了), 或是5D3機身的低流量,讓許多後製執行困難,而Panasonic GH3、GH4的高流量,還有BMCC的RAW檔,就讓後期再製可能性提高許多。 還有就是因為相機機身小, 所以許多操控習慣,還是不若傳統Cam機身來得方便,甚至隱藏了許多問題。(這也是為了Canon會推出C系列) 所以這些不同機身的鏡位、ISO、流量比較,對於如何去面對這些不同機身的bug非常有幫助, 另外,錄影拍攝,通常不會有所謂的品牌情節,常常會視狀況搭配不同的機身、鏡頭器材 例如,要去拍一些人的中景、特寫,「GH4高流量+定焦鏡」、「5D3+L鏡」會是比較好的兩個選擇, 可是,如果同一個拍攝天,會有時候要面臨低光源環境,那就不如多帶個A7S+轉接環,來應付滴光源。 而能夠視狀況改變器材的前提是:要先知道器材的bug在哪裡!! Youtube上有許多專門做相機機身比較的視訊網站, 以前是以拍照比較為主,輔以錄影比較, 現在越來越多是專門針對錄影功能比較, 這網站「Onyx Cinema」就三個項目對四個機身(Sony A7s vs GH4 vs C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