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06的文章

[※魔鬼秀]Diane Arbus

圖片
第一次在 《The Monster Show魔鬼秀》 這本書看到 Diane Arbus 這個名字,還沒有意識到這就是以前常常聽到的名字,一直到在誠品看到攝影集當中的這張雙胞胎照片,才赫然想起來 當年 經由 阮 義忠 先生的介紹而得知的 Diane Arbus :   Diane Arbus 的藝術是反動的藝術,這種反動是對上流趣味的反動,是對約定俗成的反動。這就是她讓時髦、時尚和美的東西統統滾他媽的蛋的方式 --蘇珊宋塔 先繞過遠路去說說當年 阮 義忠 先生推廣攝影的努力。 不知還有多少記得 解 嚴 這件大事情。20年前,1987年, 解 嚴 這件政治上的大事件,不僅僅是在政治上重要的分水嶺,在人文藝術社會方面, 解 嚴 也代表著觀念上的緊箍咒從此解開來。 解 嚴 之前,為避免政治干擾或是迫害的,人文藝術常常一昧地強調線條色彩美感以及個人享受;當這個「政治所導致的觀念緊箍咒」解放開來的時候,「時代的、當下的、關懷的、紀實的、批判的、庶民的、本土的、族群的.............」等等超越線條、色彩、個人享受美感的概念像是衝破巨籠的野獸奔馳在各個人文藝術領域。當然,在 解 嚴 的20年後,這樣觀念上解放的成果已經成為顯學。(其實在這20年當中,隨著網路和電視MTV世代的興起,個人式、感官、享受的概念也早已興起成為新的顯學。) 在這片 解 嚴 之後所興起的關懷的、紀實的、批判的、庶民的、族群的概念當中,攝影一直處於奇特的地位;在戒嚴時期,攝影一直不被認可成正式美術的一環(除了郎靜山的仿山水墨畫攝影之外),大都被視為個人興趣嗜好(例如攝影學會的模特兒外拍活動、風景旅遊);然而在 解 嚴 之後的風起雲湧當中,攝影又不若布袋戲、歌仔戲、台語歌曲、原住民美術有著強烈的「庶民的、本土的、族群的」色彩。因此,在攝影這領域所興起的概念不在於視覺上的民俗形式,而是態度上的:「關懷的、紀實的、批判的」,這正是 當年 阮 義忠 先生推廣攝影所努力的焦點;也就是一般所俗稱的紀實攝影、報導攝影。 關 於 阮 義 忠 而 阮 義忠 先生兩本攝影介紹性的著作也秉持著「關懷的、紀實的、批判的」的觀念為中心來介紹世界上的重要攝影家,從這兩本書籍,甚至 是 阮 義忠 先生所出版的《攝影家雜誌》,都可以端倪出「關懷的、紀實的、批判的」的中心思想: 當代攝影大師。 誠如 阮

[※魔鬼秀]《Freak》BY TOD BROWNING

圖片
2007.02.24補注:樓下未署名的大人所提供的位址,真是感謝: 會開始注意《FREAK》這部1932年的老片子,一方面是413在網誌【 APHEX TWIN-Rubber Johnny 】的推薦(這也引發另外兩篇網誌的產生:【 生物科技對影像的影響 】 (上) & (下) ),另一方面是在上海書店買到這本書: David J. Skal 的《 The Monster Show 魔鬼秀 》簡體中譯本。   《FREAK》在當時並不是現代所謂的獨立製作或是小眾電影,反而是大製片廠米高梅推出的電影;當時的背景是環球電影推出的 《Dracula德古拉》和 《科學怪人Frankenstein》賣座之後,其他大製片廠也想推出類似的影片,期望獲得票房;而 《FREAK》的導演 TOD BROWNING 也是 《Dracula德古拉》的導演,依照簡體中譯本p2的說法: 這些影片都涉及了對病態、迷戀、畸形和殘毀問題 。 『 Tod Browning 』這傳記裡也指出 TOD BROWNING 是James Whale之後1930s 最有名的Horror Film Directors。然而《FREAK》似乎超過一般人能忍受的範圍,根據這本書的說法(p2): 米高梅電影否認和《FREAK》的關係 。 這段過程讓我回想起前一陣子在電視上看到 《 魔山 The Hills Have Eyes 》製作花絮時,《 魔山 》的製作人說道:電影興起一股極限主義來挑戰觀眾所能能忍受的限度。(這裡的『極限主義』意義和視覺藝術或是音樂上的極限主義不太一樣)。 看來對「 病態、迷戀、畸形和殘毀問題 」感興趣的不僅僅是電影製作人,也存在在觀眾身上;也因此從1930年代到現在,電影界一直試圖在這方向上挑戰,以吸引觀眾興趣,刺激票房。 這本書在p2簡述了 《FREAK》的故事: 影片講述了一個童話般的簡單故事。故事發生在馬戲團,美麗的空中飛人女演員(Olag Vablanova飾演)為了錢嫁給一位侏儒。在馬戲團大帳篷取行的婚宴上,馬戲團裡表演餘興節目的畸形人款待這位女演員,根據儀式,他們接受她成為他們中的一員(One of us! One of us!),但是喝醉的女演員卻對此表現出厭惡的態度;畸形人不能原諒這位女演員的態度。 日後,在這女演員試圖用慢性毒藥殺害自己先生

《The Monster Show魔鬼秀》這本書

圖片
自從知道CULT電影這樣的次文化風潮之後, 就開始有意無意地注意這方面的資訊。最近因緣際會得到兩本和CULT電影有關的書: 一本是在聯經上海書店聯經買到的 David J. Skal 的《 The Monster Show 魔鬼秀 》簡體中譯本。一本是朋友推薦的《 Midnight Movies 》。 《 The Monster Show魔鬼秀 》 由於我對CULT電影不是那麼熟悉,還在啟蒙階段,沒有辦法一口氣閱讀完或是寫成一篇心得網誌,所以先把這本《 The Monster Show 》納入讀書計畫,預定將各階段的讀書進展轉化成不同的網誌,並在這篇網誌裡彙整在一起,希望這讀書計畫能夠成功。 《 The Monster Show 》在前幾個章節是以女攝影家 Diane Arbus 受到 TOD BROWNING 的《FREAK》影響來帶出HORROR這個主題,隨後指出 TOD BROWNING 在馬戲團工作的經驗,以及1920《 卡里加利博士小屋 》對美國電影的影響。整理一下《 The Monster Show 》裡當時一些事件在時間順序的邏輯: a.美國早期馬戲團或雜耍表演常常以畸形人來作為表演重點,像是侏儒、三條腿的人,沒有雙腳用爬行的人;甚至是 TOD BROWNING 自己表演的活死屍魔術。 b.1920《 卡里加利博士小屋 》對美國產生巨大衝擊。 c.經由格里菲斯(《 一個國家的誕生 》)的關係, TOD BROWNING 進入電影生產體制內工作。 d.1930年代《Dracula德古拉》和 《科學怪人Frankenstein》賣座, TOD BROWNING 想趁勝推出《FREAK》卻遭禁播。 e.1950年代,電視開始重播《Dracula》和 《Frankenstein》,fans之間逐漸掀起模仿潮。 f.《FREAK》吸引《Harper's Bazaar》時尚女攝影家 Diane Arbus 創作出畸形人的攝影作品 隨著《 The Monster Show 》讀書計畫的慢慢展開,會將各心得轉化成不同的網誌,目前計畫與完成的想法有: 0、 《The Monster Show魔鬼秀》 1、【 《FREAK》BY TOD BROWNING 】 2、【 [※魔鬼秀]Diane Arbus 】

【[※魔鬼秀]TOD BROWNING】

圖片
《The Mystery Of The Leaping Fish 》1916 BY TOD BROWNING: 《The Monster Show》 這本描述恐怖電影文化史的書籍以 Tod Browning 作為文章開場的導演,一方面是因為他製作出賣座的吸血鬼電影《Dracula》(另外一位齊名的就是James Whale的《Frankenstein》),另一方面 Tod Browning 也製作出極具爭議的 《FREAK》 (像 藍藍的MOVIE BLOG 的文章【 爭議二十五 】裡所提到的: Entertainment Weekly 所選出的25部爭議電影, 《FREAK》 排名17)。 雖然《 Dracula 》和 《FREAK》 都是關鍵性的電影作品,一個是賣座的幻想式恐怖電影,一個真實且引起爭議的電影;然而就 《The Monster Show》 的副標題來說:A Culture History of Horror, Tod Browning 的生平歷練似乎是更具象徵意義的。 在書中, Tod Browning 生平被簡單地切割成兩大過程:馬戲團的流浪巡迴表演生活以及經由格里菲斯(《 一個國家的誕生 》)引介進入美國電影生產體系;這兩個過程可說是被用來象徵性說明恐怖電影的發展過程,尤其是馬戲團這段表演生活的獨特經驗對這本書來說更為重要。 如同所有介紹關鍵人物的傳記文章一般,這本書也指出 Tod Browning 從小就具備表演的熱誠和天份;然而和那種述說偉人從小就會從魚兒逆游而上來悟出偉大道理的神奇故事不太一樣,這本書主要想要指出的是: Tod Browning 從小就能體察出甚麼樣的表演會吸引觀眾,以賺取較多的門票收入。這 Tod Browning 幼年的小故事點出一個本質上的特性:當時的恐怖電影是為了吸引觀眾的特殊題材;並不是像 Diane Arbus 或蘇珊宋塔那樣是當作一個嚴肅藝術或是文化理論來看代。關於 Tod Browning 的幼年,或許這本書真正想說的是: Tod Browning 具有追求賣座娛樂事業的熱誠和本能。此時馬戲團的巡迴表演經驗就成了重要的迷霧明燈。 Tod Browning 會進入馬戲團的表演領域,只是為了一個很單純的理由:他想要追求馬戲團裡的女演員,因此無畏於馬戲團巔波流離的表演生活,毅然決然地離開家鄉,